生活污水处理流程
发表时间:2024-12-21 14:58:13浏览量:16683【小中大】
1. 预处理段
• 预处理是生活污水处理的第一步。主要包括格栅,它能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悬浮物,像树枝、塑料等杂物。还有沉砂池,能沉淀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,如沙粒。这一阶段能有效保护后续设备,减少设备磨损和堵塞的风险。
2. 一级处理段
• 一级处理主要靠初沉池。污水在这里流速放慢,使悬浮固体自然沉降到底部。沉淀下来的污泥可以被收集处理,而上面的污水则流入下一个工艺环节。这个过程可以去除污水中约30% - 50%的悬浮物,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。
3. 生物处理段(活性污泥法)
• 这是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。在曝气池中,微生物(活性污泥)与污水充分混合。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,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、水和微生物自身的生物质。通过曝气设备向水中提供氧气,以维持微生物的好氧代谢,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和部分氮磷。
4. 生物处理段(生物膜法)
• 利用生物膜反应器,在填料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。污水流经时,污染物被生物膜吸附和分解。这种方法微生物附着稳定,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。和活性污泥法相比,管理简单,剩余污泥量较少,在小型生活污水处理中有优势。
5. 二级处理段(二沉池)
• 二沉池主要用于分离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和处理后的污水。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沉淀到池底,通过刮泥设备收集。上清液达到排放标准后可排放或者进行深度处理。如果沉淀效果不好,污泥流失会导致出水水质变差。
6. 深度处理段(混凝沉淀)
• 对于水质要求更高的情况,会采用混凝沉淀。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和胶体凝聚成较大的絮体,通过沉淀去除。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水的色度、悬浮物和部分重金属等,确保出水水质更加稳定,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。
7. 深度处理段(过滤)
• 常用的有砂滤、纤维过滤等方式。污水通过过滤介质,像细砂或者纤维束,截留剩余的悬浮物和胶体。这个过程能有效去除微小颗粒,使出水更加清澈透明,降低浊度,在中水回用等场景下是很重要的环节,保障回用水的质量。
8. 深度处理段(消毒)
• 消毒是污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。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、二氧化氯消毒等。通过杀死污水中的病原体,如细菌、病毒等,防止疾病传播。消毒后的污水可以安全排放,或者用于灌溉、景观用水等对水质要求稍低的回用用途。